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沖繩民族誌
The Ethnographic Study of Okinawa 
開課學期
10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人類學系  
授課教師
趙綺芳 
課號
Anth5074 
課程識別碼
125 U27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水源人105 
備註
本課程中文授課,使用英文教科書。區域民族誌課程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4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11okinawaethno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民族誌研究是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的靈魂,在其中,人類學者學習如何從文化的思索出發,觀察並詮析實證的經驗現象,以回應當代社會和知識特有的問題。這門課程則是以地理上距離台灣不遠、但卻有獨特文化的沖繩為對象,透過對歷史與民族誌研究的研讀和討論,輔以圖像和影音的解讀,掌握富有人類學精神的文化認識,並藉由沖繩和台灣所部份分享的歷史經驗,以當代台灣特有的人類學觀點,反思並提出當代沖繩研究的視野與課題,最終目的在藉此學習歷程掌握當代民族誌知識的內涵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之具體目的如下:
1. 了解沖繩的歷史與文化
2. 掌握沖繩民族誌研究的重要成果與議題
3. 思辨民族誌作為一種文化書寫的意義與價值
 
課程要求
1. 依每週進度於上課前完成閱讀文獻
2. 積極參與課堂討論
3. 關注沖繩時事
4. 準時繳交作業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課堂出席與參與 20%;民族誌閱讀心得40%;期末論文40%。 期中報告:民族誌閱讀評析,在11/29當天晚上十二點前上傳至CEIBA課程網頁。 期末論文:小型專題研究,分為課堂呈現與書面報告,書面報告字數中、日文5000-6000字;英文3500-4000字。  
指定閱讀
趙綺芳,2010年,《舞動文化:沖繩竹富島的民族誌》,臺北市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。(以下簡稱趙綺芳 2010)
Kerr, George H. 2000. Okinawa: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. Tokyo ; Boston, MA : Tuttle Pub.
Nakasone, Ronald Y. ed. 2002. Okinawan Diaspora. Honolulu: University of Hawai'i press.
Pearson, Richard ed. 2009. Okinawa : the rise of an Island Kingdom : archaeolog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: proceedings of a symposium, Kingdom of the Coral Seas, November 17, 2007, at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, University of London Oxford : Archaeopress. (以下簡稱Pearson ed. 2009)
 
參考書目
趙綺芳, 2010, 舞動文化:沖繩竹富島民族誌。台北: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出版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4  課程簡介

 
第2週
9/21  沖繩人的起源:語言學與神話
伊波普猷《古琉球》、《沖繩考》
Pearson ed. 2009
 
第3週
9/28  琉球考古;Uchina的多重表徵I『琉球』:中文史籍與歐文著述
徐葆光,1972,《中山傳信錄》,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,臺北市 : 臺灣銀行。
Basil Hall. 1818. Account of a voyage of discovery to the west coast of Corea, and the great Loo-Choo Island: with an appendix, containing charts, and various hydrographical and scientific notices. London: J. Murray.
趙綺芳 2010 第二章
 
第4週
10/05  Uchina的多重表徵II『沖繩』:日本民俗學與民族學書寫
新井白石,1996,《南島志》現代語版,原田禹雄譯,宜野灣市:榕樹林書房。
柳田國男,《海上の道》、《海南小記》。
趙綺芳 2010 第二章
 
第5週
10/12  十三行博物館研討會(自由參加) 
第6週
10/19  沖繩的認同政治與歷史意識
Sakihara, Mitsugu 1987. A brief history of early Okinawa based on the Omoro Soshi. Tokyo: Honpo Shoseki press.
趙綺芳 2010 第三章
 
第7週
10/26  沖繩的信仰體系與儀式I

趙綺芳 2010 第四、七章
 
第8週
11/02  沖繩的信仰體系與儀式I
Lebra, William P. 1966. Okinawa religion: belief, ritual,
and social structure. Honolulu: University of Hawai'i Press.

Ouwehand, Cornelius. 1985. Hateruma: socio-religious aspects
of a South-Ryukyuan island culture. Leiden: E.J. Bril

趙綺芳 2010 第六章
 
第9週
11/09  沖繩的信仰體系與儀式II Rokkum, Arne, 2006. Nature, ritual, and society in Japan's Ryukyu Islands. London ; New York : Routledge.Sered, Susan Starr, 1999. Women of the sacred groves : divine priestesses of Okinawa. New York : Oxford UniversityPress. (**http://site.ebrary.com/lib/ntu/docDetail.action?docID=10278810)

 
第10週
11/16  沖繩的工藝 音樂與舞蹈
「織の海道」実行委員會,2002,《織の海道 八重山 宮古編》(Textile across the Sea Yaeyama Miyako),東京:ア-ト印刷株式會社。
Thompson, Robin. 2008. ‘The Music of Ryukyu,’ in Alison McQueen Tokita and David W. Hughes eds. The Ashgate Research Companion to Japanese Music, pp. 303-322. Aldershot, Hampshire, England; Burlington, Vt, U.S.A. : Ashgate.
王舒慧,2005,《儀式、音樂與文化—日本沖繩縣竹富島種取祭儀式音樂研究》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沖繩縣商工勞動部文化局文化振興課編輯,1996,《琉球舞蹈》,日本沖繩縣那霸市 : 沖繩縣商工勞動部文化局文化振興課。
趙綺芳 2010 第三、八章 
第11週
11/23  期中報告撰寫 
第12週
11/30  觀光、媒體與文化表徵
趙綺芳 2010 第九章
影片賞析:《琉球之風》、《ニライカナイからの手紙》
 
第13週
12/07  記憶的戰場:戰爭書寫
Nelson, Christopher T. 2008. Dancing with the dead: memory, performance, and everyday life in postwar Okinawa. Durham and London: Duke University press.
大江健三郎著、陳言譯,2010,《沖繩札記》,台北:聯經。
 
第14週
12/14  基地問題
Inoue, Masamichi 2007. Okinawa and the U.S. military: identity making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. New York: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.
謝竹雯,2012,《抗爭與和平─沖繩反軍事基地運動及其國族意涵》,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 
第15週
12/21  沖繩離散
Nakasone, Ronald Y ed. 2002. Okinawan diaspora. Honolulu: University of Hawai'i Press.
Suzuki Taku. 2010. Embodying Belonging:Racializing Okinawan Diaspora in Bolivia and Japan. Honolulu: University of Hawai'i press. 
第16週
12/28  第十六週12/28 「(複數的)沖繩的複數」
又吉盛淸著 ; 魏廷朝譯,1997,《日本殖民下的臺灣與沖繩》,台北:前衛出版社
松田良孝著 ; 邱琡雯譯,2012,《八重山的臺灣人》, 台北:行人文化實驗室。
朱惠足,2007,〈作為交界場域的現代性:往返於沖繩八重山群島與殖民地台灣之間〉,《文化研究》第五期,頁49-86。 
第17週
1/04  第十七週1/4/2013 沖繩文化論:關鍵字的回顧
 
第18週
1/11  期末論文口頭報告